渡渡鳥(Do Do)
渡渡鳥(學名:Raphus cucullatus),又稱模里西斯愚鳩或孤鴿,是鴿形目鳩鴿科中已滅絕的唯一渡渡鳥屬物種。這種不會飛的鳥類僅分布於南印度洋的模里西斯島上。與其最近的姐妹種羅德里格斯渡渡鳥也已滅絕。
過去曾有傳聞稱,留尼旺島上存在一種白色的渡渡鳥,但後來證實其實為同樣滅絕的留尼旺孤鴿。現今與渡渡鳥關係最接近的現存物種是綠簑鳩(Caloenas nicobarica)。
渡渡鳥於1505年首次被人類發現,然而在接下來的短短200年內,由於人類的捕獵及人類活動的干擾,數量急劇下降,最終於1660年代前後徹底滅絕。它成為了歷史上首個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動物,並且是除了恐龍之外,最為人知的已滅絕物種之一。
渡渡鳥名稱的由來
關於渡渡鳥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說法。一種說法是來自荷蘭語「dodaars」,指的是與渡渡鳥一樣行動笨拙的小鷿鷈(Tachybaptus ruficollis)。另一種說法則認為來源於葡萄牙語的「doido」,意指愚笨。還有一些人則推測,可能是因為渡渡鳥本身會發出類似「dodo」的叫聲,因此得名。
渡渡鳥滅絕的原因
1598年人類第一次發現渡渡鳥,荷蘭籍商船「阿姆斯特丹號」在遭遇海上風暴後,不得不漂流至今日的模里西斯島,船員登陸後首次看見了渡渡鳥。令人難以置信的是,僅僅在被人類發現的幾十年內,這種曾經是島上最大的陸地生物竟然完全滅絕了!最初,有人懷疑渡渡鳥是否因為人類的貪婪被捕食殆盡,但後來的證據顯示,船員們對渡渡鳥肉粗糙的口感並無興趣。
隨著人類在模里西斯的活動逐漸增多,渡渡鳥的生存環境也受到了嚴重影響。人類還將綿羊、狗、豬、老鼠和猴子等外來動物帶到島上,這些動物不僅與渡渡鳥爭奪食物和棲息地,甚至會吃掉牠們的蛋和幼鳥。由於渡渡鳥每次只產一顆蛋,這無疑加速了牠們的滅亡過程。
關於渡渡鳥確切的滅絕時間存在諸多爭議。根據官方記載,人們最後一次見到渡渡鳥是在1662年,但許多生物學家認為牠們的滅絕時間應該介於1688年至1715年間。無論具體時間如何,渡渡鳥的滅絕無疑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悲劇。「as dead as a Dodo」(死得像渡渡鳥一樣)這句諺語也因此誕生,用來形容無法挽回的局面。
渡渡鳥的標本哪裡看?
愛爾蘭都柏林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曾經擁有一個渡渡鳥的標本,但如今僅剩下頭骨和腳骨。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(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)原本保存了最後一個完整的渡渡鳥填充標本(標本號OUM 11605),然而,由於當時的標本製作技術不佳,導致標本腐壞,最終被下令焚毀,僅留下了一塊腳骨和含有軟組織的頭骨。
2005年,荷蘭生物學家在模里西斯發現了一個渡渡鳥遺址,挖掘出了大量骨骼,這些骨骼目前展示於荷蘭萊登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。
渡渡鳥復育
根據英國《The Telegraph》報導,生物學家多年來持續尋找渡渡鳥的完整DNA,然而一直未能成功。直到最近,在丹麥發現了一個渡渡鳥標本,經過DNA測序,成功獲得完整的DNA序列。加州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教授貝絲·夏皮羅(Beth Shapiro)表示,將盡快公布相關結果。
報導指出,渡渡鳥的基因序列與尼科巴鴿(Nicobar Pigeon)相似,因此生物學家希望能透過重新編輯尼科巴鴿的DNA,來重現渡渡鳥的DNA。夏皮羅解釋,復育渡渡鳥的過程將類似「多莉羊」的複製技術,但她也指出,由於鳥類的繁殖過程比哺乳動物更複雜,這項挑戰不小。
布里斯托大學的脊椎生物古生物學教授邁克·班頓(Mike Benton)則強調,渡渡鳥深受人們喜愛,復育是正確的選擇,但他也提醒,即便成功復育,渡渡鳥的外貌可能與我們所認知的形象有一定差異。